首页 > 都市 > 都市花緣夢 > 

第224章 悲情城市

第224章 悲情城市

  馬上就要結束杭州之行瞭,大奇摟著佳然和小曼說道:“我覺得還有一個城市沒去有點可惜。”

  佳然問道:“冤傢哪個城市呢?我們玩瞭四個城市。北京是我們的偉大首都;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蘇杭兩州是中國的‘人間天堂’。我覺得這四個城市真的安排得很巧妙。應該是你自己定的旅遊路線吧?”

  大奇點點頭說道:“此次帶著大傢出來旅遊一趟挺不容易的。我們大傢玩得挺開心的,世面也長瞭一些。但我覺得南京還是應該去一趟的。”

  佳然說道:“冤傢,為什麼呢?”

  大奇說道:“南京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首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六朝古都’,也是太平天國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政治中心。我之所以很想去南京看看,是因為我覺得它是中國最具歷史悲劇的城市。”

  佳然說道:“冤傢,說來聽聽,怎麼個悲劇法?”

  大奇點點頭道:“‘六朝古都’——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每一個朝代都是短命王朝;明朝隻有一個朱元璋在那裡做瞭一代的皇帝,到瞭朱允文就被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給攻下瞭,朱棣後來遷都到瞭北京。太平天國時間短;南京國民政府時間也短。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呢,南唐李煜是個著名的悲劇人物——‘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最為慘痛的是倭國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殺’!”

  佳然笑道:“我這人沒你歷史知識多,但我是個宿命論者。聽你這麼一說,我也覺得南京是個悲情城市。冤傢啊,我們出來玩是為瞭開心的,我們就不要去不讓人開心的地方吧。看你這樣子,真要去瞭南京,你的心情能好起來嗎?”

  大奇聽後微微一笑道:“但我想去看一看,作為中國人尤其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不論我們是不是政治人物,作為基本的國民是不能忘記的。姐姐啊,我去和祺雯商量一下去南京走走,反正南京離杭州很近。”

  說完,大奇便吻別佳然和小曼來到祺雯的房間。

  他一進祺雯的房間,嶽母就開心地說道:“女婿,你今天怎麼會來這呢?”

  她邊說邊抱住瞭大奇。

  大奇輕輕吻瞭她一下說道:“我找雯兒有點事商量。”

  仙子說道:“主人,你說吧,什麼事情?”

  大奇直接說出瞭還想去南京的想法。祺雯說道:“主人,你要去就去吧,反正我們的錢就算再去一趟重新也花不完。去南京是小事情。我們出來遠沒有預計的一個月久,要不就再去一趟南京好瞭。我也想去一去這個美麗的‘六朝古都’。”

  大奇說道:“把大傢都叫過來開會吧,和大夥商量一下。”

  祺雯點點頭便給每個人打瞭個電話。很快大奇和十七個美女都聚集在瞭祺雯的房間,很顯然,房間顯得很擁擠。大奇的母親沒有來開會,她懶得理兒子的事,她隻管跟著兒子就是。祺雯對大傢說道:“各位姐姐、妹妹:你們玩得開心嗎?”

  大夥都說開心。小黎說道:“玩得太開心瞭,東西又買瞭這麼多。”

  慕萍說道:“好想再玩幾天,不過明天我們大傢就要回榕州瞭,有點可惜哦!”

  倩如說道:“雯妹妹,今天找我們來肯定是有事情的。快說吧,什麼事?”

  祺雯直接說道:“各位姐姐、妹妹,我們的主人還想去南京一趟。你們有意見嗎?主人說瞭我們已經走過四個城市瞭,要是大傢累就不去瞭,要是不累就去。你們大傢把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美婷說道:“累是有一點,不過主人要去,至少我是願意陪著他去的。”

  葉歡和鄭婕說道:“主人到哪,我們就到哪。我們始終跟著主人走。”

  倩如和春曉對大奇說道:“主人,我們難得出來玩,幹脆大傢就一起去南京吧。”

  玉樓、素琴和萍佳她們對大奇微微一笑,他明白她們也是贊成去的。最後大奇說道:“好吧,我們明天就去南京。這是我們此次旅遊的最後一站。遊完南京,我們就回榕州,就這麼定瞭吧。”

  於是每個人吻別大奇回房睡覺去瞭。大奇留在瞭仙子的房間裡過夜。

  他打電話給旅行社的於小姐說他們還要再玩一個城市。

  於小姐當然是開心而爽朗的答應瞭,她很開心又可以為旅行社增加一筆生意。她連夜替大奇他們聯系瞭去南京的豪華客車。大奇非常開心地摟著美麗祺雯和風騷嶽母入睡,自然是三人一起裸睡到天亮瞭。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後,大奇他們就乘坐豪華旅遊客車由杭州出發開往南京。一到南京,於小姐就和當地的導遊一起領著大奇一傢子遊覽起這座悲情城市來。早在來南京的路上,於小姐就問大奇:“童先生你們要玩南京哪些地方?我知道您有自己的看法,肯定不會要我們旅行社為您推薦的路線。”

  由於大奇和祺雯已經商量好瞭,於是,仙子便代替大奇說道:“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公園、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南京總統府和秦淮河。”

  於小姐點點頭微笑道:“好的,我們會替你們安排好的。”

  大奇一傢子花瞭船好幾天的時間才將南京的這幾個景點走完。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傢、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願,靈柩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內,並決定在南京鐘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中山陵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征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鐘”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瞭莊嚴的氣氛。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牌坊這類建築在功能上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的。“博愛”兩字正點出瞭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裡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

  明孝陵。明孝陵位於南京市東北部的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後馬氏的陵寢。明孝陵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翌年馬皇後去世,葬入此陵。因馬皇後謚“孝慈”故陵名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啟用地宮與馬皇後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餘年。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傢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鐘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明孝陵經歷瞭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瞭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瞭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佈局的完整性。特別是明孝陵的“前朝後寢”和前後三進院落的陵寢制,反映的是禮制,但突出的是皇權和政治。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瞭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瞭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范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傢第一陵。1961年,明孝陵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政府的相關文化部門和各界人士正在努力使其成為世界遺產成員。明孝陵處於山清水秀的環境之中,周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水繞,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

  陵園規模宏大,格局嚴謹。孝陵建築自下馬坊至寶城,縱深2。62公裡,陵寢主體建築當年建有紅墻圍繞,周長2。25公裡。現存遺址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馬坊至孝陵正門(文武方門)包括下馬坊、神烈山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及碑亭(俗稱四方城)、神道石刻和禦河橋。下馬坊、神烈山碑:下馬坊,是一座二間柱的石牌坊,面闊4。94米、高7。85米,坊額上刻“諸司官員下馬”6個楷書字,告示進入明孝陵的官員必須下馬步行,以示對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尊敬。神烈山碑,在下馬坊東邊36米處,是明嘉靖十年(1531)立,正面陰文雙鉤淺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現已不存在,僅存四角石柱礎。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鐘山為神烈山時而立。再向東17米處有一塊臥碑,為“禁約碑”是明崇楨十四年(1641)立,碑文刻禁止損壞孝陵及謁陵的有關9條禁約。大金門、神功聖德碑及碑亭:大金門,在下馬坊西北750餘米處,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大金門原為黃色琉璃瓦重簷式建築,現存磚石砌築的墻壁,下部為石造須彌座,面闊26。66米,進深8。09米,墻壁辟有3個券門洞,中門較高為5。05米,左右兩門高4。25米。神功聖德碑及碑亭,在大金門正北70米處,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一年(1413)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頌德碑及碑亭。原碑亭為磚石砌築,平面呈正方形,亭子的結構頂部已蕩然無存,現僅存四壁,每壁各有一個寬5米的拱形門洞,外觀如一個城堡,故俗稱“四方城”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北行約100米過禦河便進入神道。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點在於建築與地形地勢的完美結合。其不同於歷代帝陵神道成直線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勢建造為蜿蜒曲折的佈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節點處安放石像生來控制空間,形成一派肅穆氣氛。石像生下鋪墊有完整的六朝磚,使其600年來沒有下沉。神道由東向西北延伸,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段神道現俗稱為石像路,全長615米。石獸的盡頭,神道折向正北,至欞星門,長250米。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雲龍紋。

  通常望柱均置於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則置於神道中間,這也是朱元璋的獨特之處。石望柱之後是東西相對而立的翁仲,有武將、文臣各2對,共8尊,高各為3。18米欞星門、禦河橋:神道向北18米的盡頭為欞星門,門已不存,僅存石柱礎6個。從遺跡看,欞星門應是三開間的建築。過欞星門折向東北275米,即到禦河橋,也稱金水橋。禦河橋為石砌橋,原為5孔,現存3孔,橋基和河兩邊駁岸的石構件均是明代原物。通過禦河橋向北,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築。第二部分:明孝陵寢主體建築。自正門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門(即正門)、碑殿、享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頂等,築有圍墻。陵寢建築都是按中軸線配制,體現瞭我國傳統建築的風格。文武方門: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大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廡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進行修復,恢復瞭明代時大門的原貌。

  現為五門,黃瓦、朱門、紅墻,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豎書“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正門東側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統元年(1909)所立,警示保護孝陵的註意事項。碑殿: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個門洞,後被毀。現在的碑殿是清朝時改建的,是一歇山頂,三開間,紅墻小瓦建築,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塊碑刻。正中一塊上刻“治隆唐宋”4個鎏金大字,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謁陵時禦題。這是因清朝剛統治中國,康熙執政初,漢人不服滿人統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康熙深知,光靠高壓政策是不行的,還須依靠漢人。所以,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謁明孝陵。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當時的“江寧織造”郎中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還有清朝乾隆皇帝詩碑各一塊,東西有臥碑兩塊,分別記敘康熙、乾隆謁陵紀事等。享殿:碑殿之後是孝陵的主要建築孝陵殿,即享殿。原孝陵殿已毀,尚存3層須彌座臺基,通高3。03米,臺基上有大型柱礎56個。臺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可見當時該建築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後神位。現存建築是清朝同治年間兩次重建的三小間享殿。現殿內是“明孝陵史料陳列室”殿後100餘米處是大石橋又稱升仙橋。過瞭大石橋就到瞭孝陵地面建築的最後部分方城、明樓、寶頂。方城、明樓、寶頂: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後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臺階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寶頂南墻,用13層條石砌築。正中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顯然為後人所制。沿方城左右兩側步道即可登上明樓。明樓在方城之上,原為重簷黃瓦大屋頂建築,屋頂早已毀,僅存四壁磚墻,東西長39。45米,南北寬18。47米,南面開3個拱門,其餘三面各開1個拱門。方城明樓以北為直經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寶頂,也稱寶城,為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寢宮所在地。寶頂近似圓形,原名獨龍阜玩珠峰,周圍砌有磚墻。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關部門采用先進的精密磁測,證實朱元璋墓的地宮就在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從沒有被盜過。

  玄武湖公園。玄武湖公園位於南京城中,鐘山腳下的國傢級風景區、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之中,是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巍峨的明城墻、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其右,占地面積472公頃,其中水面368公頃、陸地104公頃,是古都南京名勝古跡的薈萃之地,是全市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休息公園。玄武湖中分佈有五塊綠洲,形成五處景區。一為環洲,步入環洲,碧波拍浪。細柳依依,微風拂來,宛如煙雲舒卷,故有“環洲煙柳”之稱。其中,假山瀑佈盡顯江南園林之美,其中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太湖石組成的“童子拜觀音”景點尤為壯觀。二是櫻洲,櫻洲在環洲懷抱之中,是四面環水的洲中洲。洲上遍植櫻花,早春花開,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海”三為菱洲,洲東瀕臨鐘山,有“千雲非一狀”的鐘山雲霞,故有“菱洲山嵐”的美名。四為梁洲,梁洲為五洲中開辟最早、風景最勝的一洲。一年一度的菊展,傳統而壯觀,故有“梁洲秋菊”的美譽。五為翠洲,翠洲風光幽靜,別具一格。長堤臥波,綠帶燎繞。蒼松、翠柏、嫩柳、淡竹,構成“翠洲雲樹”特色。玄武湖五洲之間,橋堤相通,別具其勝。玄武湖公園水、陸交通獨具特色。水面上有快艇、自娛艇、豪華渡輪等;陸地上有法國式小火車,乘坐舒服,視野開闊。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裡,占地面積437公頃,水面約368公頃。湖內有5個島,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便於遊覽。湖水深度不超過2米,湖內養魚,並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巖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接受鐘山西北的地表徑流,歷史上的湖面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玄武湖方圓近五裡,分作五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山異,終年景色如畫。而玄武湖歷史上曾有過“五洲公園”之稱,公園五洲之格局於世界五洲之格局,似乎在寓意著五大洲,人民團結的美好前景的同時象征著金陵人的博大胸懷和好客。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江東門街418號。該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瞭擴建。紀念館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千平方米。建築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專史陳列館。該館正大門左側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名。陳列分廣場陳列、遺骨陳列、史料陳列三大部分。其中悼念廣場內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的時間的標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及和平鴿等部分組成。祭奠廣場有刻有館名的紀念石壁、鬱鬱蔥蔥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國文字鐫刻的“遇難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廣場有鵝卵石、枯樹和沿院斷垣殘壁上的三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內道路兩旁的17塊小型碑雕,部分地記載著南京大屠殺的主要遺址、史實,這是全市各處集體屠殺所立遇難者紀念碑縮影和集中陳列,還有大型石雕母親像、遇難者名單墻、贖罪碑、綠樹、草坪等諸多景觀,構成瞭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紀念性墓地的淒慘景象。遺骨陳列有外形為棺槨狀的遺骨陳列室,這裡陳列著該館1985年建館時,從紀念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難者遺骨。1998年4月以後,又從該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內新發掘出208具遇難者遺骨(表層土層中)這批萬人坑遺骨經過法醫學、醫學、考古學、歷史學者的嚴格鑒定,被確認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呈墓穴形狀且半地下的史料陳列大廳內陳列著1000餘件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圖表和見證資料,並配有中、英、日文字說明。采用燈箱、沙盤、泥塑、油畫、復原景觀、多媒體觸摸屏、電視和電影(廳內近200座位的電影放映廳全天用中、日、英三種文版循環放映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史料紀錄片)等多種陳列手段,再現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揭露倭國軍國主義者的血腥暴行。此外,該館院內還有約翰-拉貝日記資料展覽和東史郎日記案資料展。這兩個展覽用大量珍貴的史料、照片,分別從一個德國人當年在南京所記錄的日軍暴行和一個曾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士兵所記的日軍暴行史實,再次真實具體地向人們展示瞭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記錄和特殊的證言展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該館現在已成為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母親和大部分美女在參觀瞭圖片站和電影史料後便不願意去“萬人坑”看瞭。大奇也能明白,她們害怕看見那些死難者的遺骨。最後,隻有大奇、祺雯、倩如、春曉、玉樓和馬兒參觀瞭“萬人坑”大奇參觀完紀念館後罵瞭句:“小倭國,我操你十八輩子的祖宗!”

  他的老婆們聽後都笑瞭起來。祺雯說道:“老公,息怒,息怒!這倭國人是夠可惡的!”

  春曉說道:“現在他們的首相還拜靖國神社,簡直是變態!”

  馬兒也說道:“對倭國永遠要堤防!”

  南京總統府。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瞭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清軍攻破南京後,焚毀宮殿建築,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瞭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組建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傢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4月,臨時政府結束,在這裡成立瞭以黃興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1913年“二次革命”中,又成為討袁軍總司令部,黃興、何海鳴先後任司令。1913年至1927年,這裡先後成為江蘇都督府、江蘇督軍署、江蘇將軍府、江蘇督辦公署、副總統府、宣撫使署、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直魯聯軍聯合辦事處等機構。軍政主官有程德全、張勛、李純、齊燮元、盧永祥、馮國璋、孫傳芳、楊宇霆、張宗昌等人。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不久,即於9月移駐這裡辦公。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實行“五院制”辟國民政府東院(東花園)為行政院辦公處,國府西院(西花園)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和主計處。至1937年11月,譚延闓、蔣介石、林森先後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宋子文、蔣介石、陳銘樞(代理)、孫科、汪精衛先後任行政院長;李濟深、何應欽、朱培德、蔣介石、程潛先後任總參謀長;陳其采為主計長。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先後成為日軍第16師團部和偽維新政府行政院,以及汪偽政府的立法院、監察院和考試院;國府東院成為偽交通部、鐵道部等機構;國府西院成為偽軍事參議院。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這裡仍為國民政府所在地。東花園成為國民政府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西花園則成為國民政府主計處、軍令部,總統府軍務局、首都衛戍總司令部。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後,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從此,揭開瞭中國歷史新的一頁。南京解放後的近50年中,總統府一直作為機關的辦公場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機關單位陸續搬遷,並於1998年在總統府舊址之上,開始籌建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經過精心的規劃和五年的建設,至2003年已初具規模。目前,博物館總占地面積為9萬平方米,共分三個參觀區域。中區(中軸線)主要是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是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和西花園,以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一系列展館和史料陳列,則分佈在這三個區域中。總統府具有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築遺存,國內獨一無二且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珍貴的文物和史料,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近30000平方米的休閑服務區。

  大奇參觀完總統府後不無感慨地說道:“‘人生得意萬千重,春夢一醒皆是空’。看完這總統府,讓人覺得這蔣介石的人生真是春夢一場啊!”

  祺雯說道:“蔣介石不論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詩歌,特別是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上有哪一樣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對手?他必定會輸給毛主席,所以他退居臺灣也是必然的。”

  大奇點點頭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蔣介石在抗日的時候所采取的國策、政策是失敗的,也是被國人所拋棄的。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當然,他壓根兒就不是毛主席的對手,單純從個人素質來說!”

  秦淮河。發源自漂水東廬山與句容華山,自東向西,潺潺地淌過南京市區的南部,又沿著石城的西北註入長江。秦淮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古名“淮水”本名“龍藏浦”“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內河段便是著名的“十裡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兩岸優美古樸的風光,眾多的人文勝跡無不體現瞭金陵古城的古老風貌。秦淮風光帶地處南京城南,東起東水關淮清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直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一千八百年以來,這裡始終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美稱“十裡珠簾”秦淮風光帶以內秦淮河為軸線,夫子廟為中心,具有明清風格、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能相結合的秦淮風光帶。1990年它被選為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秦淮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全長約110公裡,是南京地區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本名“龍藏浦”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於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到瞭宋代逐漸復蘇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裡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但到瞭近代,由於戰亂等原因,河水日漸污濁,兩岸建築多被毀壞,昔日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撥出巨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和民俗於一體。早在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已是繁華的地區,十裡秦淮兩岸是貴族世傢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薈萃的地方。

  隋唐之後,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華,富賈雲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為江南佳麗之地。秦淮風光最著名的是盛行於明代的燈船。河上的船,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掛著彩燈,凡遊秦淮河的人,必乘燈船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對此就有很好的敘述。經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古建築群、白鷺洲、中華門城堡,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景觀,可謂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極富情趣和魅力。千百年來,秦淮河哺育著古城南京,“錦銹十裡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夫子廟附近的河房是綺窗絲幛,十裡珠簾,燈船之盛,甲於天下。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我國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廟地區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夫子廟地區有七傢點心廟制作的,因其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經專傢鑒定南京秦淮區風味小吃研究會於1987年9月正式命名這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為“秦淮八絕”“一絕”為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雨花茶:“二絕”為永和園的開洋幹絲、蟹殼黃燒餅:“三絕”為奇芳閣的麻油幹絲、鴨油酥燒餅:“四絕”為六鳳居的豆腐澇、蔥油餅:“五絕”為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面:“六絕”為蔣有記的牛肉湯、牛肉鍋:“七絕”為瞻園面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面:“八絕”為蓮湖甜食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五色糕團。

  大奇一傢非常開心地遊玩著秦淮河,他們一傢子包下瞭一條遊船。他的母親和十七個美女老婆都非常開心,因為秦淮河的風光真是太美瞭!慕萍突然對大奇問道:“老公,主人,你對歷史有點瞭解,給我們說說這‘秦淮八艷’吧!”

  大奇呵呵一笑便對自己的美女老婆們粗粗地講起瞭“秦淮八艷”簡述如下。

  “秦淮八艷”又稱“金陵八艷”八艷的事跡,最先見於餘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瞭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她們八人有幾個共同點,首先都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秦淮八艷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歷瞭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傢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氣。然後呢,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們八人個個能詩會畫,隻是大部分已經散失,隻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來較多,她們創作勤奮,努力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最後一點就是她們對愛情和友誼十分忠誠。秦淮八艷都是被逼上青樓的。有誰想過這樣的賣笑生涯呢?她們無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終生廝守,可他們的從良,總是以愛情和友誼為擇偶標準,但是卻歷經坎坷。這固然是當時社會婦女的悲劇,也體現瞭她們自身高尚的品質。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氣而名冠秦淮河的金陵八艷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時文人墨客慕名而來者何止百千?諸多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命運皆與她們有著重大關系。美女愛英雄,妓女愛才子。她們的艷麗不僅令凡俗之人動心,更令許多英雄才子為之神魂顛倒,乃至歷史隨之改變。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欄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徹夜的景象。其中青樓林立,盡是風塵女子的世界,儼然成為明代最為繁華的歌舞地。許多青樓都收留有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的童女。她們教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舞。待其長成後便成為青樓中的招牌。金陵八艷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鄭妥娘、顧眉生、寇白門、陳圓圓、董小宛皆是由雛妓養成至秦淮河一“絕色”的。八艷不僅個個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詩詞歌舞樣樣精通,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關心天下大事,與繼東林黨之後的復社文人來往密切,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當真巾幗不讓須眉。她們中的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與金陵四公子中的候方域,方以智,冒襄的風流韻事被時人傳為美談。豈知金陵四公子在當時文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成立的復社是繼東林黨之後又一重要的帶有政治色彩的文學社團。金陵四公子均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之後,詩詞文章一流。其中方以智文武雙全,為大明朝作過很多貢獻。他任崇禎帝翰林院檢。明亡後他為光復明朝而奔走,任南明永王定王的講官,永歷帝的宰相。當清朝一統天下成定局之後,他又積極籌備反清復明活動。當時慕其名而投奔者成千上萬,其孫方苞便是後來桐城派的鼻祖。八艷中的柳如是,顧眉生,寇白門後來都從良跟隨明末的歷史名臣。明亡後,八艷中許多人都因政治原因而遭追捕。陳圓圓,董小宛也由此出現在當時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生命中。當時明末將領吳三桂投在闖王李自成的麾下。他控制著長城要塞,抵禦清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陳圓圓被人獻與吳三桂受盡恩寵。兩人感情篤深。後來李自成麾下有一將軍搶奪陳圓圓。吳三桂迷戀與她,因此大怒道:“我手握重兵竟連一女子也保護不瞭!”

  將軍一怒為紅顏,自此吳三桂起兵投清倒戈相向。農民軍畢竟難敵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清軍入關,如風卷殘雲般將其殲滅。李自成功敗垂成,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英雄。清統一天下後,吳三桂因其功高而被封為西南潘王。若當時陳圓圓未被搶,吳三桂未必會倒戈相向,歷史上是否真會有大清朝還未可知。“董小宛”與清順治帝的愛情更是驚天動地。清軍入關之時董小宛已從良嫁瞭冒襄。冒襄是金陵四公子之一,傢財萬貫,文章才貌都是無可挑剔的。董小宛本就可幸福安穩地度過一生,不想偏遇豫王多鐸兵下江南。他早已聽聞過金陵八艷之名。於是設法構陷冒襄,搶走董小宛。後又將董小宛獻給順治帝。順治得瞭董小宛就像得瞭稀世珍寶一樣,當真寵幸有加。竟在半年之內冊封其為董鄂妃。豈知在當時由剛入宮到被封為妃子一般人至少需要三年。董小宛在半年內被封為妃在清史上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她對這一切卻不怎麼在意,隻掛念冒襄。這反使順治對她更著迷,不思朝政。豫王多鐸怕董小宛得寵後伺機報仇,便先下手為強向孝莊皇太後參奏,攻擊陷害她。孝莊皇太後終為所動,下旨令董小宛出傢當尼姑。董小宛做尼姑後也不怎麼悲傷,反倒清靜自在。但順治帝卻難以割舍,思念日深。她病逝後,順治便看破紅塵,落發為僧。一代君王就這樣做瞭和尚。若董小宛未被逐,那麼清史又將怎樣演下去呢?順治帝自是不會出傢做和尚的瞭。

  大奇簡單地講完“秦淮八艷”後,站在船頭不禁內心感嘆道:“我童大奇可是坐擁‘十七艷’,已經遠遠不止‘八艷’瞭!”

  哈哈哈,真是人生得意啊!快哉,快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小说:現在的姑姑喜歡你 黑胡蝶 綠帽霸王餐 杨家洼情事 幻影女侠三步曲 爱媳如梦 剑魔 哥哥的情人 姐夫 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