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末煙雲 > 

第六章 精忠報國

第六章 精忠報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

  西安,原秦王府。

  傍晚,微風明月。

  自從在西安稱帝以後,李自成便入住原秦王府,因為歷代西安的王宮早已在流淌的歷史河流中被破壞殆盡。

  現在西安最好的建築就是秦王府瞭,自然就被李自成占為瞭已有,因為現在李自成已經是皇帝而不再是闖王瞭。

  秦代以後的歷代封王中,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傢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傢。

  原來秦王府內庭正中的宮殿被改名為乾清宮,作為李自成的寢宮,同時也是李自成批閱奏章和召見臣工們的所在。

  《易經》上說大哉乾元,又說乾為天,為君,坤為地,為後。故明朝修建皇宮,皇帝所居之宮取名為乾清宮,皇後所居取名為坤甯宮。』清與甯均是平安亨通之義,故兩宮之間為交泰殿,蓋取《易經》泰卦之義,象曰:天地交泰。

  宮殿建置,分為前朝後宮,所謂前朝,是指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而言,統稱為三大殿。後宮乾清、坤甯,二宮之間,有一殿,名曰交泰殿,取乾坤交泰之義。

  開國大業時期,李自成晚上常常勤政至深夜,如果不去別的宮中,就傳來一位妃子過來陪宿。

  乾清宮,大殿。

  李自成、宋獻策、劉宗敏、高皇後,圍在一張長桌前商討著國事戰事。桌上平放著一張精繪的明朝全國地圖,地圖旁置放著四盞燭臺,燭臺上的蠟燭明亮地映照著地圖與他們的臉。

  宋獻策道:「我皇,奮起銀川,兵威所至,壺漿競迎。三秦底定,定國關中,興師東渡,直搗燕京。指日牧野,馬放華陽,長安定鼎,萬民敬仰。」

  劉宗敏哈哈一笑:「軍師說的漂亮,本將雖聽不太懂,但本將隻管打仗,隻要大哥,哦不…隻要皇上一聲令下,本將便沖鋒殺陣,一往無前,哈哈。」

  李自成知道劉宗敏是粗人一個,再說這麼多年都大哥叫過來,現在雖然是皇帝瞭,卻也不介意劉宗敏偶爾改不瞭口。

  高皇後身穿紫黑鳳袍,腳穿紅色鳳靴,雲袖中伸出玉指,指點著桌上的明朝地圖。

  高皇後正色道:「王朝興廢,民兆於心,敗腐明朝,天數已盡。嚴刑重斂,民不堪命。我大順,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關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將定。」

  李自成身穿灰色常服,腳穿龍靴,一臉興奮之色,眼裡閃爍著光彩不時看著眾人,你討我論。不時地,用手捋一捋唇上的山羊胡子。

  李自成道:「洪承疇投降,孫傳庭戰死,崇禎左右再無有用之人。勳臣皆紈袴,昏庸之徒。縱有忠誠老臣,也怕於門戶紛爭,崇禎又多疑,不能有所作為。」

  高皇後道:「這次東征北京,隻帶三十萬人,號稱五十萬,為何不多帶些人馬去?」

  李自成正色道:「近年以來,我大順占領瞭陜西,河南、湖廣、山西,又向東逼進山東境內,哪兒不需要兵?原來有幾十萬人馬,不分散還行,一分散就力量薄弱瞭。」

  幾個人靜靜的認真傾聽李自成說著,每個人的臉上都聚精會神,心事重重。

  李自成正色道:「大順軍離開湖廣以後,德天府、承天府、襄陽府分散瞭很多兵力。現在湖廣、河南的許多府、州、縣局勢也不很穩,許多人都在左顧右盼,伺機而動,能夠反叛,他們會反叛的。」

  李自成正色道:「朕當然想多帶些兵東征北京呀,問題是兵力不夠,無錢養兵呀。各地城鄉殘破,災荒遍地。養兵多瞭,老百姓負擔沉重,更是沒辦法活下去。那麼他們就會起來反對我大順,到那個侍候,北京不但還沒有攻下,我們後方就已經亂起來瞭。」

  宋獻策道:「北京兵力空虛,三大營名存實亡,不堪一擊,各地縱有勤王之師,但遠水不解近渴。眼下我大順三十萬大軍東征,還怕不能一戰攻克北京嗎?」

  高皇後正色道:「現在都以為韃靼隻敢侵犯明朝,未必敢與我大順為敵。我聽說,皇太極於去秋突然病亡,多爾袞擁立順治登極,自居攝政,諸王多有不服。韃靼正是國有新喪,朝政不穩,決不會出兵南犯。」

  高皇後俯身,一手移動燭臺,一手從雲袖中伸出,用食指一點地圖上遼東的部分,鳳眸在地圖和眾人臉上來回掃動一下。

  高皇後正色道:「如今大順東征大明,不管是大順軍兵臨城下,鷸蚌相持。或者是攻破北京,立腳未固,都是多爾袞進兵南下的大好機會。他豈會坐守?所以我看,十之七八虜騎要南下,這是大順軍真正的勁敵,其力量遠非明朝可比。」

  李自成點點頭正色道:「目前,吳三掛在山海衛駐軍,雖為我朝肘腋之患,但是前進不能,退無所據,實際不足為慮。可慮者不是吳三桂,而是韃靼。我軍初到北京立腳未穩之時,萬一韃靼乘機入塞,而吳三桂與之勾結,必為大患,不能不防。而那時,我兵員必定有所消減,疲軍怎勝銳軍?」

  宋獻策正色道:「那麼,吳三桂此人,將會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點。」

  ***********************************

  原秦王府,乾清宮。

  深夜,暖閣。

  李自成穿著睡衣靠在龍榻上,高皇後也穿著絲綢睡衣坐在床邊,手裡端著一碗蓮藕筒骨湯。

  一直玉手捻著白玉湯勺,一勺一勺的喂著李自成吃湯。

  高皇後披散著長長中分地漆黑秀發,巧笑嫣然的看著李自成一口一口吃著自己親手喂的湯水。

  高皇後笑道:「皇上要是進瞭那北京的紫禁城中,但凡看見有出眾的美人,不妨選幾個服侍皇上。日後咱們大順朝的後宮中,同樣也需要妃嬪成群,臣妾可不敢專寵呢。」

  李自成不明白高皇後的話,是真心還是假意,沉默不語地張口吃高皇後喂過來的湯水。

  高皇後一則深深明白,自古皇帝除正宮之外,還有各種名號的妃、嬪同侍後宮。從周公制禮就是如此,二則她也盼望這些美人中,有人能為大順國早生皇子,早生太子。

  李自成喝完蓮藕筒骨湯,高皇後放下金做的碗和白玉湯勺,叫宮女們拿下去。

  高皇後又拿起絲巾,慢慢的幫李自成擦乾凈嘴巴。劉海後的鳳眸在高挺的瑤鼻襯托下,笑盯著李自成的眼睛。微笑著紅唇微分,露出整齊潔白的貝齒,細長的香舌快速舔過上邊紅唇,呵出陣陣口香。

  李自成被這一下,迷得暈頭轉向,想要撲倒高皇後,行雲雨之事。

  穿著絲綢睡衣的高皇後嬉笑一聲,巧妙優雅的躲開李自成的虎撲,站瞭起來。

  高皇後調戲道:「嗯…皇上…等奴傢住進那北京的紫禁城…再好好的侍候…皇上您…」

  李自成不悅道:「怎麼,皇後現在不願意?」

  高皇後微笑道:「奴傢哪敢不願意,隻是皇上東征在即,恐皇上精氣泄於奴身,東征時啊,可沒瞭精神呀。」

  李自成一聽高皇後一直以來,習慣性的自拍腦門,恍然大悟。原來皇後是為大順的天下著想,李自成感覺心裡暖暖的。

  李自成哈哈一笑道:「朕登極之後,不願再有惡戰,打算偃武修文,使天下永享太平之福。」

  高皇後笑道:「臣妾也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到時候,皇上想怎麼弄奴傢,就讓皇上怎麼地弄…」

  兩人相視一笑,李自成下得床來,攔腰抱起高皇後的美體。再把高皇後躺在龍榻上,又幫她蓋起金絲錦被。李自成笑著俯視一會高皇後,她也回以甜蜜的微笑。

  李自成笑道:「十幾年瞭,當初的逃犯成瞭今天的大順皇帝。你在我最落魄的時候嫁給我,一直不離不棄,盡力輔助我打天下,真乃女中豪傑也。」

  高皇後回以呵呵一笑,細長潔白的玉手輕輕的掀開金絲錦被一角,露出自己絲綢睡衣下朦朦朧朧地玉體,豐滿的酥胸、細窄的蛇腰、高蹺的圓臀、修長的玉腿,一覽無遺。

  高皇後身上散發出陣陣清雅地香味,飄入李自成的鼻子裡,印入他神經中樞的最深處。

  高皇後笑道:「皇上,還不上床來歇息,明天就是東征瞭。」

  李自成又是哈哈一笑,快速的鉆入金絲錦被,緊緊的摟住高皇後。但是他沒有做進一步行動,兩人相視一笑,親瞭一下小嘴,迎面而睡進入夢鄉之中。

  ***********************************

  大順軍在西安誓師,東征北京。

  此時的大順軍已經今非昔比,軍事實力已經發展到擁兵百萬。現在的大順軍已經達到瞭最鼎盛的時期,幾乎集天下軍事實力於一身,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體。

  大順軍雖然號稱百萬,但都是拖傢帶口,還有兵力分散。因為南明還有幾十萬大軍,而李自成和張獻忠關系也不好,一直不和,互有吞並之心,也必須防備。

  所以,大順軍有許多兵力,陸續駐守到,河南、荊襄一帶。

  大順軍盡管聲勢浩大,卻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中心,喜則合,怒則去,互不統轄。

  之前一直是流寇那樣存在著,偶然地消滅瞭孫傳庭的秦軍以後,占領陜西。大順軍收編瞭大量明朝降兵接納瞭大批流民,隊伍中三教九流成分極其復雜。李自成在傢鄉西安站穩腳跟後,才開始在陜西四處駐軍建立根據地。但是大順軍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下,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後勤部門和措施,所以兵力快速增長的同時,這些部隊的給養成瞭很大的問題。

  如果此時李自成停下用幾年時間編練軍隊,發展生產,加強大順軍地方政權建設,建立起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那樣才實為上策也。

  但是清軍隨時可能攻破山海關,搶先攻占北京城,那樣一來大順軍就丟失掉瞭政治和軍事先機,所以李自成東征北京,勢在必行。

  正月的天氣,寒冷無比,天空一片灰蒙蒙,飄著無數雪花,呼嘯的北風刮著西安城前整整齊齊陣列著的三十萬大順軍。

  遙想去年,崇禎十六年(1643年),孫傳庭在潼關誓師討伐李自成時,十萬秦軍陣列在潼關的壯闊威武場面。而如今,隻過瞭幾個月,陣列在西安城前的大順軍已經急劇增加到三十萬大軍。

  李自成身穿白底黑邊的棉甲,肩掛披風,頭戴鐵盔,盔纓隨風飄揚,腳穿矮革靴。

  李自成俯視著西安城下的三十萬身穿棉甲的大順軍,他們威武雄壯、如山似塔、威風凜凜,英姿颯爽。

  如同無數塊劃分好的正方體,組合而成,井井有條、有條不絮。

  各將,各團,各軍的旗幟迎風飄揚,井井有條、層層疊疊。在滿天雪花的空中,不斷的隨風舞動。

  西安城樓上,旗幟飄搖,精兵林立。

  李自成的身後立著,皇後高桂英,權將軍劉宗敏,亳侯李過,威武將軍高一功,開國大軍師宋獻策,等一眾文臣武將。

  李自成與皇後高桂英對視一眼,神情凝重的看向城下整整齊齊陣列著的三十萬大順軍。

  李自成吶喊:「明已將亡,大順將興,推翻暴明,救我黎民!」

  大順將士吶喊:「推翻暴明,救我黎民,推翻暴明,救我黎民!」

  三十萬人的吶喊,直沖雲霄,聲傳百裡,氣宇軒昂。

  其聲震驚西安城樓瓦頂上歇息的一隻巨型黑雕,黑雕振翅急翔升空,在空中盤旋三圈,朝著東北方向的京師飛去。

  黑雕展翅高飛,其形之巨,翅展兩米,鷹視狼顧,讓百萬將士仰首而望、嘆為觀止。

  李自成借機吶喊:「神雕壯我大順,率先伐明去亦!」百萬大軍為之譁然、振奮無比!

  ***********************************

  黑雕一路往東北急翔,由禹門口東越黃河,取道山西,飛越平陽、汾州。

  黑雕一刻不停,鷹眼中淚光利光輾轉反側,迎著呼嘯的北風和滿天飄舞的正月雪花,奮力的扇動巨翅禦風破雪、急速飛行。

  黑雕在天空翻轉著鷹身,穿過高大參天槐樹的樹幹縫隙,再平穩鷹身繼續飛行,又飛越太原、忻州。

  陣陣強烈的風雪向黑雕無情襲來,想要阻止它前進的道路,黑雕利眼放光,加倍鼓巨翅迎難而上,又飛越積極備戰的代州、甯武關。

  迎著風雪而行的黑雕,一刻不停,再飛越居庸關、昌平,掠過宣府。

  途徑一千餘公裡,星夜兼程、展翅高飛、一路禦風破雪,北京城已經展現在眼前。

  北京城上空,黑雕顧不上俯視城裡的一切,拖著疲累的鷹身,又直飛紫禁城午門。

  此時的北京城,正處於孫傳庭戰死和李自成東征的恐慌下,人心惶惶。瘟疫剛剛平息,人口大量死亡而奄奄一息。將士糧餉久久發不下來,將士們大多毫無鬥志、志消氣沉。

  黑雕懸飛於午門,鷹眼裡帶著淚光,環顧京師一周,轉身向乾清宮方向飛去,越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掠過乾清門,乾清宮出現在瞭眼前。

  黑雕最後圍著乾清宮在空中盤旋三圈,悲鳴數聲、鷹淚滴落,再閉雙眼、展翅一飛沖天,插入雲裡、再無所蹤。

  ***********************************

  此時的乾清宮裡,大殿裡周皇後代替崇禎帝升朝,崇禎已經被一連串的噩耗損傷身心,病倒在暖閣的龍榻上,懿安皇後和坤興公主正照看著崇禎帝。

  周皇後頭戴九龍四鳳冠身穿金黃褘衣,腳穿紫雲鳳靴,莊嚴寶相地坐在盤龍寶座上,有條不絮地與臣工們商討國事。

  禦座背後有太監執著傘、扇,禦座旁邊站立著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禦座前,兩尊一人高的古銅仙鶴香爐嫋嫋地冒著細煙,滿殿裡飄著異香,殿外肅立著兩行錦衣儀衛。

  朝堂上,臣工們陣容早已不如以前瞭,人才凋零、志氣消沉,統帥之將早已不復存在。

  袁崇煥已於崇禎三年(1630年),被淩遲而死,年四十六歲。

  盧象升已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抗清戰死,年三十九歲。

  楊祠昌已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抗張獻忠驚懼交加病死,年五十三歲。

  洪承疇已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戰敗降清,時年(1644年)五十一歲。

  陳新甲已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因泄露議和並致使七位親王遇害被斬,年五十餘歲。

  孫傳庭已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抗李自成戰死潼關,年五十歲。

  周延儒已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假傳捷報蒙騙崇禎帝,被賜死,年五十歲。

  此時,朝堂上還立著:京營總督李國禎,大學士李建泰,大學士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左都禦史李邦華,副都禦史施邦昭。大理寺卿淩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傢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太長寺少卿吳麟征,左庶子周鳳翔。檢討汪偉,戶部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禦史陳良謨。

  禦史陳純德、趙饌,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員外許直,兵部郎中成德。

  兵部員外金鉉,光祿寺署丞於騰蛟,新樂侯劉文炳,左都督文耀,駙馬鞏永固。

  惠安伯張慶臻,宣城伯衛時春,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錦衣衛千戶高文采。

  順天府知事陳貞達,副兵馬司姚成,中書舍人宋天顯、滕之所、阮文貴,經歷張應選,陽和衛經歷毛維、張儒士、張世禧,等一眾臣工。

  早朝已過瞭半個時辰。

  周皇後拿出崇禎的諭旨念道:「朕登基以來,未離京半步,此時避禍南遷,無異於逃亡。朕一旦離開,軍心與民心,必頓時瓦解,山海關立破亦。再說,朕也不信江南半壁,就能保住大明,朕一步不退,寸土不讓,與京城共存亡。朕,寧可戰而死,絕不退而生。」

  臣工們聽完周皇後念完崇禎帝的諭旨,譁然一片,有的臣工附議,有的臣工提議遷都南京方為上策。

  京營總督李國禎出列奏道:「南京本我大明陪都,皇宮依舊六部俱在,江南各省糧餉可支,尚有萬裡長江在前,足能保住大明半壁江山。待養精蓄銳後,再揮師北上,剿滅闖賊和韃子,實為上策啊。」

  眾臣工一起附議李國禎,周皇後端莊從容傾聽著。

  周皇後從容道:「闖賊傭兵百萬,漫山遍野而來,抵禦闖賊和滿清,國庫早已空虛耗盡,皇上的內帑早已全部拿出來剿賊,遷都的銀子從何而來?」

  聽周皇後這麼一說,臣工們又一片譁然,都說自己沒有錢,連俸祿都捐出來瞭。

  順天府知事陳貞達上前奏道:「臣還記得,鳳陽被闖賊破,福王被俘時,王府裡有一千二百多萬兩銀子,盡落入逆賊手裡。滁州失陷,襄王死難時,又有九百多萬兩的私銀落入逆賊手裡。大江南北的豪紳巨富,隻要被逆賊抓著,無不是金山銀海,落入逆賊手裡而成為逆餉啊。」

  大學士李建泰奏道:「時至今日,王公貴族們,再不拿出私銀來救國,難道要留著助逆嗎?兵丁可以從民間徵召,但是軍餉隻能從皇親國戚們哪裡來呀!否則就是把民往死裡逼,不是逼他們都助賊瞭嗎?」

  國難當頭,崇禎號召臣工們拿出私銀,捐助國傢討賊。臣工們互相推諉,都說自己沒有錢,他們心裡清楚,如果誰拿出銀子出來,拿的越多就證明自己越貪,於是都說自己已經窮的叮當響瞭,結果捐來捐去朝廷一共才收得助餉二十萬兩白銀而已。

  其間,王承恩勇於向崇禎坦誠自己貪污的罪行,氣的崇禎大怒,王承恩歸還瞭一千餘萬兩白銀回國庫。周皇後也大義滅親檢舉自己的父親周奎,傢藏巨富,準備攜款逃南京,崇禎命抄其傢亦得數百萬兩白銀。

  崇禎帶頭捐款,內帑由前幾年由王承恩上報的兩千多萬兩,到崇禎十七年隻剩下兩百多萬兩。國庫早已空虛,盡管加餉不斷依然還是被戰事搞得入不敷出。

  但是崇禎的捐款助餉依然沒有停止,又從這兩百多萬兩裡拿出兩百五十萬兩助餉,內帑如今隻剩下二三十萬兩瞭。

  周皇後傷感道:「國難當頭,臣工們應該共赴國難,拿出私銀為國分憂,好助我大明光復河山呀。」

  周皇後九龍四鳳冠下的尊貴容顏,略顯憔悴,紅唇失色,鳳眸濕潤地瞧著滿朝畏畏縮縮的臣工們,心中悲嘆著大明的命運。

  身穿褘衣的周皇後端坐坐在盤龍寶座上,雲袖中的玉手交疊放在大腿上,不時的移動著螓首,和臣工們商討著國事。

  周皇後莊嚴道:「遙想當年,洪武永樂兩朝,大明何等興旺,洪武帝貧寒出身,卻能集合天下義軍,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創建天朝之大業。」

  周皇後講完話,停頓瞭一下,輕移螓首視察臣工們的反應,每一個能觀察到的臣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周皇後看在眼裡。

  周皇後接著道:「永樂帝遷都北京,五征漠北,制永樂大典,遣海船縱橫四海,恩威天下,那時大明是如日當空,光照寰宇,萬國來朝啊。」

  周皇後鳳眸射出威嚴的目光,頭戴九龍四鳳冠身穿金黃褘衣的身子緩緩站瞭起來,輕移蓮步到禦座前方五層臺階前,從雲袖中伸出玉手扶在漢白玉欄桿上。

  國難當頭,妝容自然收斂,略施薄妝。隻見細長玉手上的長長指甲未沾任何蔻丹,但也顯得珠圓玉潤似的柔美。

  周皇後擺動身子,肩上的雲肩便輕輕的晃動兩下,九龍四鳳冠上的奇珍異寶也釋放出珠光寶氣、丁佩之聲。

  周皇後莊嚴道:「為何這十幾年來,總是賊寇不斷,天災人禍此起彼伏,朝廷稅賦難支,各省民怨沸騰,以前你們還可以說魏忠賢亂政,如今時過境遷,為何大明依然還是步步維艱呢?」

  臣工們聽到周皇後此言,全部跪伏於地,老年通紅,啞口無言、膽戰心驚。

  臣工們悲哀道:「臣等,有負國恩,有負皇上,臣罪該萬死,皇後娘娘息怒。」

  周皇後單手扶著漢白玉欄桿,本來身體就高挑柔弱,看著皇上整天悲痛欲絕,周皇後也感同身受、身體抱恙。但是性格嚴謹的周皇後,在人們面前永遠都表現出母儀天下的威儀。

  周皇後莊嚴道:「皇上如今每天佈衣減食,身體每況不佳,卻依然堅持清晨既起,親力親為,不厭其煩批閱奏章,臣工們應該感同身受,以此為榜樣,盡心盡力為國分憂、為國盡力,助我大明重振江山呀。」

  臣工們跪伏於地,慚愧道:「臣等謹記皇後娘娘的教誨,必當竭盡全力,報效國傢,重振大明。」

  朝堂上,臣工們傳出一片此起彼伏地哭聲,不知道是為大明痛心而哭,還是擔心自己的腦袋而哭。

  周皇後鳳眸裡的眼珠子緩緩的左右移動著,眼神在不察覺間淩厲無比。看著這一群隻知道哭哭啼啼地臣工們,周皇後內心裡萬分的失望和感慨,但如今也隻能靠他們來維持這個朝政瞭。周皇後無奈的仰首閉上眼又睜開鳳眸,看瞭一下乾清宮大殿頂部的華貴裝潢。

  接著周皇後轉身往暖閣走去,宮女太監們緊隨其後。王承恩見機行事,上前兩步面向著臣工們,臉上一片平靜無波。

  王承恩尖尖的嗓音道:「退朝。」

  周皇後轉身輕移蓮步走向暖閣,在王承恩與宮女太監們的跟隨下,尋崇禎帝去瞭。

  臣工們在周皇後走入暖閣以後,也有條不絮的如潮水般退去,隻聽見一陣衣袖摩擦聲和走路聲。

  一下,乾清宮大殿裡,再次回復寧靜,變的靜悄悄起來。

  ***********************************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

  李自成率三十萬大軍在沙渦口造船三千,並徵集民船萬餘,由禹門口東渡黃河,取道山西,直指京師。

  李自成留下高一功(高皇後的弟弟),讓他留守陜北,發展根據地,並為前線籌備糧餉物資。

  過黃河後,李自成率東北一路主力約二十萬北上,攻下汾州、陽城、蒲州,隔日攻下懷慶,殺盧江王載堙。

  劉芳亮率領的十萬人馬,作為進攻北京的一支偏師,渡過黃河以後,就同主力分路向晉南前進,一面占領晉南各府、州、縣。走上黨,破懷慶,再破衛輝,北上彰德,橫掃豫北三府,然後北進,占領保定,從南路逼近北京。

  時福王由崧逃至懷慶,崇禎帝發銀萬兩安置,城破時福王由東門逃出,到衛輝依靠潞王(朱常淓,神宗朱翊鈞侄,萬歷四十六年(1618)襲潞王,封國衛輝)。

  李自成隻顧向前,沿途甚少留兵駐守。新委派的地方官吏,遵照李自成的聖旨,搜捕明朝的宗室和各府、州、縣的鄉宦、富民,以及鄉宦的親屬。隻要是平日魚肉地方,積有民憤的人,一概捉拿,嚴刑拷打,強迫他們獻出金銀,充作軍餉,沒收他們的存糧,部分充作軍餉,部分散給饑民。

  李自成每到一地,就將已經拆掉的驛站恢復,整頓驛卒,配備馬匹。所以沿路到長安的信使和公文不斷,朝中大事和關中、漢中、河南、湖廣等地情況,也都不斷地向李自成和西安稟報。倘若有重要軍情,則逢站換馬,星夜兼程,雖相距數百裡,一日夜可以到達。

  山西總兵官周遇吉與山西巡撫蔡懋德分別佈置河防,並向京師求援,但北京已無兵可調,僅是象徵性地派遣副將熊通率領二千士卒助戰,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黃河之後,趕赴代州、甯武關為北京建立阻擊防線。準備糧餉和火炮火藥,弓箭刀劍等武器裝備。

  周遇吉把代州設為第一道防線,架設一百門火炮,邊守邊待援,如果援軍不至又守不住,那麼就再退到天險甯武關的第二道防線。這裡架設三百門火炮,而甯武關就是周遇吉的底線,他誓死也不會再退瞭。

  甯武關易守難攻,所以周遇吉把火炮火藥等軍事物質多準備在甯武關,做好瞭長期抗戰的準備。

  崇禎十五年(1642年)冬季,周遇吉接替剛剛被明廷處死的許定國出任山西總兵官,赴任之後,淘汰老弱殘兵,修繕兵器,加強練兵,積級備戰,一心精忠報國。

  平陽守將陳尚智貪生怕死,投降李自成,勸降熊通,並讓他遊說周遇吉歸降。周遇吉見到熊通後,怒斥道:「我受國傢的厚恩,怎麼可能跟著你叛逆?!你統兵兩千,不去殺賊,為什麼反而要做說客?!」周遇吉怒斬熊通,將首級送往北京,以顯示自己效忠明朝的決心。

  李自成接著進攻太原,尚未卸任的革職巡撫蔡懋德調朱孔訓,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英勇出戰,視死如歸,一軍盡歿。李自成又以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山西巡撫蔡懋德困守兩晝夜,自縊而死。

  這次是大順建國以後首次出師,首次攻破省會,同時又處在大順的全盛時期,將士們都一心想著建國創業,所以對軍紀特別嚴厲。

  大順軍營,李自成軍帳。

  傍晚,北風飄雪。

  李自成頭戴鐵盔,身穿棉甲,腳穿矮革靴,背著手在帳中來回移步。站在旁邊的宋獻策和高皇後看著他。

  李自成憂慮道:「大順一路勢如破竹,但憂患依然存在。」

  高皇後追問道:「皇上,憂慮何事?」

  李自成憂慮道:「第一件事,要是崇禎將守宣化和大同的人馬調回北京守城,使大順軍屯兵堅城之下。萬一到時不能攻克北京,事情就不順利瞭。」

  宋獻策問道:「第二件事情呢?」

  李自成憂慮道:「崇禎不惜割地緩兵韃靼,把關寧鐵騎調回救北京。如此,我軍想要一鼓攻破北京,就不是那麼容易瞭。」

  高皇後著急道:「第三呢?」

  李自成憂慮道:「要是崇禎,留下幾個重臣守北京,自己走山東一條路,逃往南京。就算我們再攻破北京,也將處在韃靼和明朝的上下夾功之中瞭。」

  宋獻策眼珠子急轉,大腦飛速的運轉著,隻一會,輕拍一下桌子。

  宋獻策道:「要是大順軍已經截斷運河,他還能逃往南京嗎?」

  李自成嚴肅道:「如果崇禎決計南逃,他可以繞道膠東南下,也可以從天津乘海船南下。如果崇禎逃到南京,那麼他既有江南財富,又有長江天險,以後的戰事就打不完瞭。」

  ***********************************

  大順軍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後,又攻取瞭忻州,進而急攻代州,想一舉攻破代州。

  去年,五千名原來在潼關被打散又不願意投降的秦軍將士,見山西總兵官周遇吉的精忠報國之志,十分感動,便又陸續聚於周遇吉麾下。周遇吉得到秦軍的補充,又招募鄉勇,擁兵三萬餘,十分欣喜,祭拜督師孫傳庭後,誓師報效國傢,剿滅闖賊、誓死不渝、馬革裹屍,在所不辭。

  雁門關腳下,軍事要鎮,代州。

  李自成的這路大順軍,又吸收一些明朝降軍以後,兵力以達二十多萬,兵臨代州城下。隻見城上看不見一兵一卒,城門大開,李自成哈哈一笑,以為周遇吉早已嚇破膽,放棄此城逃跑瞭。便令五萬先鋒步軍大搖大擺的開進城裡,但是在大順軍到達火炮射程范圍之內時,城上兵卒旗幟蜂起,炮口伸出、弓箭林立,城門立刻關閉瞭起來。

  百門火炮齊響,炮聲一聲接一聲的轟鳴,炮彈射向大順軍。接著又萬箭齊發,大順軍先是被嚇瞭一跳,然後立刻被火炮炸的屍橫遍野、血染大地,再被弓箭射得東倒西歪,猝不及防、狼狽慌亂地就被消滅兩千餘人。大順軍最前排原來還興高采烈的先鋒步軍一排一排的倒下,後面的步軍大亂,李自成急令大順軍撤退到火炮射擊范圍以外。

  李自成大怒,派出十萬大軍分成三批,一批三萬三萬兵力,輪流強攻死打代州。

  周遇吉憑城固守,與李自成連戰十餘日,殺敵一萬多人,積屍幾乎與城墻平起。大順兵英勇地不斷踩著積屍上面強攻代州,均被周遇吉指揮大明軍殺退,在周遇吉的指揮坐陣下,明軍的士氣高昂,竟比大順軍鬥志更強硬。

  最後因兵少食盡,援兵不至,周遇吉眼看代州守不住瞭,遺憾退守甯武關。領走前,把帶不走的火炮和軍用物質盡皆破壞,不留一點一滴給大順軍。

  被周遇吉從容退到甯武關,李自成大怒,誓要殺死周遇吉。大順軍隨後緊逼甯武關,向關內發出通牒,五日不投降,便屠盡一城。

  周遇吉悉力拒守,怒斥闖賊,李自成大怒,發動大軍不惜一切代價死攻甯武關。

  甯武關位於山西中部,傳說由鳳凰所變,故有「鳳凰城」之稱。甯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間建築關城,與偏關、雁門關一起成為防禦韃靼騎兵的山西三關之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甯武關東西兩側是呂梁山脈,兩山夾側形成一個異常險要的陘口,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咽喉和戰略要沖,明軍倚仗堅固的工事及甯武關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固守。

  甯武關,北風呼嘯。

  周遇吉站在關上,瞧著關下不遠處陣列著的二十多萬大順軍,憂心仲仲又鬥志昂揚。一身佈面甲上,傷痕處處、鮮血塗染,鐵盔上的盔纓迎風飄揚。

  充滿血絲的雙眼射出無比的視死如歸、壯志豪情,充滿青筋的大手緊緊的握住大刀,刀嘴上已經砍缺瞭幾個口子。

  又一陣北風大力的刮來,把周遇吉背後的染血披風鼓仰在空中。將士們不覺得冷,反而感覺熱血沸騰,因為這正是生命最精彩的時刻啊!

  周遇吉吼道:「甯武關,易守難攻,吾等三萬人可當九萬使用,將士們一起同仇敵愾,隨我精忠報國、誓殺逆賊,殺…殺…殺…」

  將士們大喊:「跟隨總管兵,精忠報國,誓殺逆賊!跟隨總管兵,精忠報國,誓殺逆賊!」

  大順軍前,千炮齊轟,無數顆炮彈疾射出去,劃過天空,在甯武關的厚重的墻壁爆炸。

  但是甯武關高聳壯闊,兩頭又是山石推擠,無比堅固。而大順軍的火炮又是從下往上打,丟失許多力道,所以對甯武關的損傷很小。

  李自成見此,知道火炮在這樣的距離下對甯武關無用,隻能派大軍強攻死攻連續不斷的攻。

  甯武關的地理位置在代州的南後偏西方向,周遇吉在代州戰敗後沒有向北與大同或宣城守軍會合,已不阻礙由代州通往大同的道路,農民軍一貫以流動方式作戰,沒有必要返回為一城池作死拼,完全可以避免這場惡戰。

  但是周遇吉大大的傷瞭,一路節節勝利、勢如破竹地大順軍的顏面。李自成感到臉上無光,怒火中燒、顏面有損,所以決定死攻甯武關,不惜一切代價。

  李自成身穿棉甲,騎馬緩轡而來。行到軍前,坐下的駿馬也受不住火炮的轟鳴聲而顯得驚慌。

  李自成強拉馬韁繩,一手握鞭向甯武關一指。

  李自成大喊:「上……」

  大順軍炮火停止,第一波五萬步軍立刻發起沖鋒,頂起數十根雲梯,如浪潮一般淹來。

  甯武關上,三百門火炮分三次遞次合擊,百炮齊鳴,炮彈以雷霆萬鈞之勢射向大順軍的攻城部隊。

  由於火炮是由上往下打,所以力道更甚,隻見火炮一輪射擊過後,大順軍的攻城部隊立刻傷亡慘重,兵卒和雲梯被炸上空中,又撕裂而落,鮮血從斷肢殘骸中射出如霧般彌漫戰場。

  大順軍死亡上千人,又繼續勇敢往前沖。甯武關上第二輪火炮開始射擊,轟鳴聲震耳欲聾,大順軍再死上千人。大順軍再不懼死往前沖,甯武關上第三輪火炮開始射擊,大順軍本被火炮濺射傷痕累累的兵卒,頓時被炸死三千多人。

  大順軍第一波先鋒部隊,沖到關下,還剩三萬多人。正架起雲梯準備強攻之時,關上萬箭齊發、滾石火油、劈頭蓋臉而下。

  大順兵卒聲:「啊…呀…啊呀……啊…喔…哇…」

  登上雲梯攻城的大順軍兵卒,最先被殺死而跌落下來,狠狠地又把下面的大順兵卒砸死。城下的兵卒趕緊舉起盾牌護住頭頂,但是弓箭和火油又灑瞭下來,頓時城關下一片火海。

  隻一會兒功夫,攻城的第一波大順軍便陣亡半數,非但渾身是傷不說,雲梯和盾牌被炸毀燒毀無數,再也無力攻城瞭。

  李自成騎在馬上,急令攻城部隊撤退,隻慢吞吞地逃回來萬餘殘兵敗將,城關上火炮再次齊響,在半路再被炸死半數。

  哭爹喊娘、救命哀聲、撕心裂肺的嘶叫著。一陣陣的血腥味撲向大順軍本陣而來。

  周遇吉在甯武關大聲鼓勵著將士們,要他們堅持奮勇作戰,精忠報國。頓時,明軍士氣大盛。但是火藥、弓箭、滾石、火油消耗甚巨,已經不多瞭。

  周遇吉要緊牙關,雙眼充滿堅定的目光,握大刀的手握得更加的用力瞭。

  李自成立刻調兵遣將,準備發動第二波攻擊,李自成的怒火更甚瞭。

  李自成正色道:「朕原以為,孫傳庭是朕一生唯一的死敵,沒有想到,大明還有如此敢打死戰的將軍。」

  李自成縱馬揚鞭,在陣前來回奔騎,鼓勵將士們,聲振寰宇。然後李自成騎馬奔回大軍前正中,鷹視狼顧地盯著甯武關上的明軍,咬牙切齒的吼道。

  「上…進攻…」

  一聲令下,大順軍第二波五萬人攻城部隊開始沖鋒,如浪潮般、如萬馬奔騰不可止般沖鋒而上。

  甯武關上,火藥、弓箭、火油、滾石已經不多瞭,周遇吉做好瞭玉石俱焚、精忠報國、死而後己的準備。

  三百門火炮齊齊轉向,對準大順軍的攻城部隊,周遇吉舉著大刀一聲令下,百炮齊鳴、聲震百裡。

  一顆顆最後的炮彈懷著精忠報國之念,炸入大順軍中,死傷一片。大順軍一排接一排的倒下,後面的人又頂著盾牌踩著屍體往前沖。

  一時間,大瞬間又陣亡萬人,傷萬人。但是後面入螞蟻群一般前仆後繼的沖,英勇無懼、沖鋒陷陣。

  第二波大順軍沖到甯武關上,立刻頂著弓箭、滾石、火油,架起雲梯開始強攻城關,死一個再上一個,一刻不停的死攻。

  半個時辰以後。

  明軍的弓箭、滾石、火油已經耗盡,展開瞭白刃戰。一根根的長槍成為瞭主力的兵器,把一個個大順兵卒挑落下攻城的雲梯,隨既狠狠地砸落於地,粉身碎骨、口吐鮮血而亡。

  混戰間,周遇吉親率萬餘明軍,打開城關大門,從關內殺出,大順軍被打的措手不及,死傷慘重,大敗而逃。

  隨後,周遇吉指揮明軍快速打點戰場,從泥土裡、從屍體上收取一些未折斷的弓箭和剪頭,又立刻躲回甯武關內。

  大順軍兩波強攻甯武關,死傷慘重,損失五萬多人。天色已晚,趕緊埋鍋造飯。李自成諒周遇吉兵少,不敢乘夜偷襲大順軍營,隻留少量兵卒值夜,命大軍早早睡去。

  但是李自成想錯瞭。

  午夜四更時,周遇吉又率軍五千趁夜縋城入大順軍營,又大勝,殺敵數千。由於兵少,大順軍依然還有二十萬兵力,所以周遇吉得手後,立刻令明軍原路返回,不可戀戰。

  李自成大怒,覺也沒有睡好,但是又無奈,隻好退軍二十裡。

  第二天,由於明軍火藥耗盡,火炮無用。李自成命大順軍的千門火炮向前狂轟甯武關。轟塌東城墻,李自成引兵蜂擁而入。

  周遇吉率領明軍拼死抵抗,大刀砍爛。周遇吉繼續指揮巷戰,從戰馬上摔下來後又徒步奮戰不止,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

  周遇吉的夫人劉氏,蒙古人,饒勇異常,率婦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射死大順軍過百。

  劉氏矢集如蝟毛,依然頂著最後一口氣,射出最後一箭,殺死一名大順兵卒。劉氏咬牙切齒、口吐鮮血,睜眼而死。

  大批大順兵卒趕來,數百火箭齊發,被農民軍縱火全體燒死,芳魂消散。

  亂軍混戰中,周遇吉揮舞著大刀,率領著數百老秦軍將士,被數萬大順軍逼在墻角,五路可退瞭。

  李自成騎馬緩轡而來,大軍環圍在四周。一揚馬鞭,惡狠狠的道:「你降是不降,降必重用汝等。」

  周遇吉把大刀架在胸前,不答話。震耳欲聾地最後大喊一聲,率領數百老秦軍對李自成沖殺過來。明軍的將士們的眼裡個個帶著決絕的殺氣和鬥志。

  周遇吉邊沖邊吶喊:「孫督師…小將們來找你瞭…殺啊…」

  萬千大順軍立刻蜂起圍護住李自成皇帝,萬箭齊發射向明軍,周遇吉渾身矢集如蝟毛。

  先是十數箭射中胸膛,透甲而入,鮮血噴出。接著又是十數箭,射中面門,一眼被貫穿。

  周遇吉忍著劇痛,依然往前沖,身邊的老秦軍將士一排一排的被射倒,但是沒有一個停止腳步。

  周遇吉大口噴出鮮血,鮮血在空中如霧般飄散開來。

  周遇吉用大刀立地,撐住身子,大喊:「孫督師皇上…大明…小臣盡忠瞭…」

  又是一大批利箭射過來,周遇吉與全部明軍,全部被射殺。大順長槍兵蜂擁而起,輪著長槍狂捅明軍包括周遇吉的屍體。

  周遇吉被大順兵卒踩在腳下,與身邊躺著的一名老秦軍兵卒,訣別地相視一笑,最後被大順兵卒砍下頭來。

  李自成縱馬上前,俯視周遇吉的屍體和兵卒雙手捧上來的周遇吉人頭,深呼吸嘆出一口氣。

  李自成惋惜道:「孫傳庭,周遇吉二人,是朕一生最大的敵人,也是朕最敬重之人!」

  數以萬計的大順軍,擠滿瞭甯武關內,關下和關上都密密麻麻地站滿瞭兵卒。

  北風突然刮起,滿天飄下細細的雪花,順字軍旗在風雪中迎風飄揚…

  躺在地上的周遇吉屍體,滿是傷痕的手上依然緊緊的握著大刀,死也不放。

  ***********************************

  戰後,李自成檢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對前進十分擔憂說:「寧武雖破,死傷過多,自此達京師,大同,宣府,居庸關盡如甯武,吾輩豈有孑遺哉。《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甯武者也。」

  大順軍營,李自成軍帳。

  深夜,狂風不止。

  李自成和眾將正在商討戰事和前景,大同總兵薑鑲降表到,李自成甚喜,厚款之,剛坐定,宣城總兵王承允降表亦到,且以百騎來迎,李自成進大同後欲將薑鑲處死,經闖將張天林勸阻而釋放。至此農民軍已順利打通瞭攻打京城的道路。

  又連下居庸關、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陽和。十一日,大順軍開進宣府,「舉城譁然皆喜,結彩焚香以迎」。

  崇楨帝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勳戚官僚捐助餉銀。

  山東總兵劉澤清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4月21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杜之秩於關內開居庸關向李投降,導致唐通腹背受敵不得不降。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

  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過昌平,抵沙河。

  李國楨率領三大營兵防守沙河。襄城伯李國楨本是紈袴子弟,毫無軍事經驗,隻會誇誇其談。三月十七日率領數千新招募的「三大營」兵,大部分是市井之徒,開到沙河佈防,望見大順軍來到,不戰自潰,李國楨逃回北京。

  至此,李自成的大順軍兵臨城下,大明朝這場大災如熊熊烈火頃刻即至,北京城和紫禁城還有崇禎的命運,將會如何走下去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小说:嵐山別戀 自甘堕落小娇妻 后妈的秘密情事 和一位19岁女大学生的难忘性爱 愛上女上司(職場情緣、傲嬌女上司、我和美艷女上司、女領導愛上我) 武林淫魔傳 春風又綠江南岸 黑胡蝶 情燃今生 欲望开发系统